《当今大马》标志

从强制清真认证风波,看大马族群的社媒断层

行动党国会议员郭素沁发表“强制清真认证加重企业负担并让国家蒙羞”言论后,随即引来团青团长袁怀绍和巫青团长艾科玛的抨击,艾科玛更是直呛郭素沁“老婆娘”。全国警察总长拉扎鲁丁也表明,警方将会针对郭素沁的言论开档调查。

华社和马来社会对于此事的反应两极。华社多为支持郭素沁,认为她是作为人民代议士捍卫非穆权力。马来社会则对郭素沁的言论感到不满,认为她不应插手穆斯林的宗教事务。在一些政治人物长期的渲染之下,马来社会将行动党与马共挂钩,郭素沁这次无疑是直撞枪口,成为马来社会的情绪出口。

事实上,郭素沁并不是唯一一个对这件事情发表看法的政党领袖。根据《当今大马》的报导,马华丹绒比艾国会议员黄日昇早在9月6日就已经出声反对这个政策——惟他的文告只有中文版本,也只刊登在了中文报。这是无心之过还是政治操作?即成为了华社的英雄,又不会挑起马来社会的反感。

政治人物针对不同语言的报章投其所好,早不是件新鲜事。早前马青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王祺翔在呼吁政府与其资助巴勒斯坦学生,不如帮助大马贫穷学子,也只发了中文文告。

若有心让政府正视这个课题,为何不加上马来语文告,让马来报也帮忙报导?这样不是更能够增加文告的曝光,让政府重视大马贫苦学生的福利吗?大胆猜测,这或许和马华近来猛打马来市场有关,想要向华社交成绩单,又不想挑起潜在国阵选民的反感,只好出此下策。

大马各族虽都谙马来语,但基于各族群所关注的课题和价值观的差异,各大报章关注点也不同,如中文报更关注华教、英文报更关注国际宏观趋势、马来报更关注宗教事务。而每个人大多都只会看以母语书写的报章,因此各报馆报导上的落差就导致了各族之间信息的不对等。

回归文告,郭素沁的文告不乏被错误诠释的可能性,但是错误归咎于谁,则见仁见智。

鄙人在首次看见《当今大马》的马来新闻标题“强制清真认证将会加重商贩负担,使国家蒙羞”('Wajibkan sijil halal akan tambah beban peniaga, malukan negara')时,也有着和马来社会同样的疑惑。我们都明白强制清真认证会加重餐厅业者的负担,但上升到“使国家蒙羞”,确实言过其实。

后来仔细阅读内文后发现,所谓的“使国家蒙羞”是因为郭素沁认为,这种强制干预违背了政府一直以来倡导的经济自由和企业自治精神,而这这种强迫不仅会产生民怨,甚至会使国家在国际社会上蒙羞。

或许是表达不当,或许是被刻意扭曲,郭的文告传到马来穆斯林的耳中时,因果关系变成了“清真认证会使国家蒙羞”。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政治领袖在处理文告时应该要小心用词,理清事件的因果关系,避免给政敌递枪,也避免让这种误解伤及族群之间的和睦。


吕芳婷,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传播学系学士。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