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英的疏忽与副部长的作用
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日前(3月27日)在国会下议院上午时段的问答环节,因未准备好答复国会议员质询,而遭到副议长南利的训斥。
事后,副教长特别政务官林瑞光解释,该时段的问答环节长达90分钟,一般只足够让各部正副部长回答11至13道问题,因此部门官员按照惯例,仅准备前15道问题,其上司则回答了该时段的第4、第8及第13道问题。
然而,主持该时段议会的下议院副议长南利,在时间仍充裕的情况下,允许伊斯兰党彭加兰吉巴国会议员阿末玛祖克提问第16道问题。这道问题是针对教育部免费食物补助计划(RMT)的拨款和监督机制,必须由林慧英答复。
结果,林慧英以自己没有准备有关问题的答复为由,而要求事后给予书面答复。
林慧英及林瑞光最终分别为此次疏忽致歉。
笔者认为,林慧英此番表现让人失望,肯定需要被批评。在国会,正副部长理应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国会议员的任何质询。答复后,其他国会议员也会获准提出附加提问,因此正副部长需要做好万分准备,以面对一切突发状况。
此外,在有关质询已被编入议程的情况下,林慧英因问答环节超时,而没有准备答复,实有心存侥幸之嫌。这种态度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我们也应借此事件,思考副部长在部门可以扮演的角色。
省思副部长角色
按照内阁制度惯例,部长主外,负政治责任;秘书长及部门总监主内,负行政责任。
在此制度下,部长需要向人民交代:由其主掌的部门,将如何兑现执政党在选举期间许下的竞选承诺;该部所实行的政策,将如何最大化人民利益;该部所获得的拨款,将如何分配及运用,以支持有关政策。
秘书长/部门总监则负责部门日常的行政运作,掌握相关数据、资源、档案等的运用、调度、发配。
在这其中,副部长发挥的作用可大可小,端视部长的赋权。如果部长是位强势领袖,抑或能力出众,那么副部长可以发挥的空间就相当有限。
举例来说,杨美盈在担任科艺部长期间表现亮眼,其副部长相信鲜为人知。又如凯里在担任卫生部长期间,表现深受肯定,但民众都不晓得,其底下的两名副部长是何许人也。
副部长无法/甚少参与部门决策,却在部长缺席国会的情况下,需要代为回答议员的质询。一般上,有关答复都会由官员预先准备。
笔者认为,如此操作导致有些副部长开始心存侥幸。由于只需要在国会依照预先准备的答复“照本宣科”,导致副部长不需要了解有关决策背后的动机以及影响,在面对突发状况,如附加提问时,不懂得随机应变,一问三不知。
扩大副部长权限
在笔者看来,应当探讨扩大副部长的权限。
毕竟,副部长在名义上,是部门的第二把交椅,理应更好地辅佐部长管理部门。正副部长应当更明确、更良好地分工。
副部长不是内阁成员,不能出席内阁会议。即使部长缺席,也只能委托其他部长代为汇报,副部长并不能作为代表。或许,我们应当探讨,让副部长代表缺席的部长参与内阁会议,让副部长对其所处部门的决策有更多的了解,并有机会参与讨论国家决策。
在揶揄副部长当家不当权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体制层面思考,如何提升及突显副部长作为部门第二把交椅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政策制定的包容及多元。
魏宇泽,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在籍生。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
每月12.50令吉
- 无限畅读全站內容
- 参与评论与我们分享您的观点
- 与亲友分享《当今大马》付费内容
- 可扣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