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在1 年前刊登
文化颓疲与当道间的张力(下)
(文接《文化颓疲与当道间的张力(上)》)
一切坚固的已烟消云散
在社会结构的改变及调整过程中,新世代华人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有所变化。
华社文化看起来渐趋衰颓,过往被强调的文化内涵趋于弱化,如道德伦理、中华传统、勤俭惯习、工作伦理等;但同时,又可见文化当道,文青风气、文创观念、在地文史、社区意识等实践渐趋盛行。这些现象连带影响相关文化机制,也出现华社不同世代间不太说破的张力与矛盾。
过去以华教为基底展开的文化政治叙事,文化几乎等同于“传统文化”,被赋予传承、集体、权威、精神等沉重意涵,这些被建构的宏大叙事不易让新世代有感,他们更关切自身价值与当下感受。
在现今环境与氛围下,新世代对“文化”性质的理解,转变为强调分歧与冲突,如着重多元性、次文化、歧异和意义多重诠释等;转移至更重视物质和具体行动(如物质文化、文化产品等)。
近些年内外部力量在本土推动的文创潮流,更是强调创意是要打破固有样态,在意义与形式上增加更多可能,以丰富文化的样态。这与过去所强调的文化传承等意涵有所冲突。
因此,原本看似固定的事物与观念似烟消云散,这时代强调轻盈、流动、断裂、个体或分众、质疑(不爽)权威的特质。新世代关怀的议题也更多元,譬如社区营造、流浪猫狗、性别、环保等,超越上一代较为单纯的华人问题取向;文化范畴也从教育、族群,扩大至消费、休闲、品味、科技和产业等,经济元素也更明显。
他们对于自己的身分认同,也较不会被族群的集体认同所框限,而是可能同时属于不同的社会群集——她可能同时是女性、母亲、华裔、白领、壮年等,族群认同仅是身分认同的一部分。
正在验证用户
每月12.50令吉
- 无限畅读全站內容
- 参与评论与我们分享您的观点
- 与亲友分享《当今大马》付费内容
- 可扣税